虿盆之刑有多残酷?受刑人受蛇蝎万虫嘬咬,哀嚎之声令人胆裂_商纣王_妲己_姜皇后

商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后,尽管商朝一度成为强盛的王朝,但其政治局势一直动荡不安。王朝内部常常爆发诸侯叛乱,最为著名的便是“九世之乱”。这一系列的动荡不安导致了商朝的都城多次迁移,直到盘庚将都城迁至殷地后,商族才最终定居下来。

然而,为了确保君主的权威与统治地位,酷刑始终贯穿着商朝的历史,直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止。商朝所使用的酷刑种类繁多,包括金瓜击顶、劓殄、炮烙、醢刑、脯刑、坐嘉石、汤刑、滴刑、刨心和虿盆等。其中,虿盆刑尤为可怕,它又被称为“万蛇坑”。“虿”指的是蛇、蝎等毒虫,这一刑罚在明代小说《封神演义》中的描述为:“将刑犯押送至摘星楼下,四周展开方圆二十四丈,深五丈。每家人必须提供四条毒蛇,放入这座巨坑中。若有人触犯皇宫法令,便会被剥去衣物,赤身送入毒蛇坑中,任其毒蛇噬咬致死。”

据《淇县志》记载,摘星台位于商朝都城朝歌城的中心,是商纣王帝辛所建,因其高耸如台,给人一种摘星揽月的感觉,因此得名。而关于比干的死,也与摘星台相关——传说比干便是死于此地,他的心脏被商纣王挖出,因此摘星台也被称作“摘心台”。

展开剩余69%

历史长河中的许多人都以比干和周王朝的视角批判商纣王的行为,尤其在比干死后,周武王不仅寻找比干的后代,还将其封为国神,并赐予林姓。然而,从商朝王室的角度来看,比干的死却不完全不可理解。早在商王朝时期,由于继承制度的混乱,如“父死子继”和“兄终弟及”,王室内部不断发生权力斗争。尽管盘庚将继承制度改为嫡长子制,但内部矛盾并未完全消失。比干作为庶出且未能即位,他和商纣王的关系并非如外界所想的那般和睦。

此外,周朝及其所推崇的“周礼”对历史有着深远影响,这也使得后世对商纣王的评价偏向负面。司马迁在《史记·殷本纪》中写道:“帝辛好酒淫乐,宠爱妲己,听从她的话。” 确实,昏庸君主往往身边有一位美人干扰朝政,而妲己便是商纣王的“红颜祸水”。在《封神演义》中,妲己被描述为千年狐狸精,具有极大的妖力,甚至有人吟诗道:“娇若九重天仙子,实为殷商亡国狐。炮烙熔骨锻赤练,虿盆噬魂化流毒。”

姜皇后,商纣王的原配皇后,以端庄贤惠著称,她的性格温柔且大方,但最终却成为妲己迫害的对象。妲己把姜皇后的双眼挖出,并将其置于炮烙刑下,最终死于非命。姜皇后宫中的其他女子悲痛欲绝,但纣王却与妲己一同在鹿台上宴乐,并要求三千宫女为他们献歌跳舞。许多宫女因心情沉痛而流泪,拒绝跳舞,妲己因此心生愤怒,认为这些女子心怀叛意,便要求施以严刑。纣王顺从了妲己的命令,最终将七十二位宫女扔入了毒蛇坑。那些被执行虿盆刑罚的人将遭受毒蛇、蝎子和其他毒虫的折磨,最终死于非命。此情此景令人毛骨悚然,整个过程充满了惨烈的哀嚎。

然而,历史文献中并没有关于商纣王和姜皇后的明确记载,姜皇后的形象其实源自小说《封神演义》。而《荀子·解蔽篇》中提到:“纣被妲己、飞廉所迷惑,心智混乱,导致行为不端。”在史学界的研究中,商纣王唯一被记载的正妻是妲己,而他的继承人则是武庚。牧野之战中,商纣王败给周王,最终选择自焚而死,妲己也在周武王的命令下被处死。尽管如此,周王依旧让武庚管理商朝的遗地,并为了防止武庚反叛,周朝在朝歌周围设置了三个国家。后来,三监之乱爆发,武庚兵败并被杀。

发布于:天津市